在榨油行业深耕多年,我们常遇到这样的客户诉求:“师傅,能不能多压榨几次?这样油肯定能多出点!”每当这时,我们既理解客户对出油量的关注,更希望把背后的门道讲清楚——过度压榨,实则是“赔本不赚油”的误区。
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,油料的出油率在原料选定、进入榨油环节的那一刻,就已基本确定。核心影响因素在于原料的品种、饱满度、水分含量,而非压榨的次数。盲目增加压榨次数,不仅不会让出油率有明显提升,反而会带来一系列隐性成本与品质损耗,具体体现在这三个方面:
1. 成本飙升:电费与维修费双重叠加
榨油机持续高负荷运转,电表转速肉眼可见加快,额外的电费支出如同“细水长流”般累积;同时,过度压榨会让机器零部件磨损加剧,密封件、榨螺等易损部件的更换频率大幅提高,维修成本随之水涨船高,终反而压缩了利润空间。
2. 品质下降:营养与风味双重流失
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、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对温度较为敏感。反复高温压榨会破坏这些珍贵的营养物质,同时还可能让油料中的杂质过度融入油脂,导致油色加深、口感变差,原本的天然香气被焦糊味取代,严重影响产品品质与市场竞争力。
3. 效率降低:耗时耗力却事倍功半
多次压榨延长了生产周期,降低了单位时间的生产效率,对于需要批量加工的客户而言,反而会耽误交货进度,得不偿失。